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研究员Jihyun Jung发表题为《中国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做法及其对韩国的启示》的文章称,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在全球经济环境中的地位大幅提高,贸易和投资迅速增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国家目标,中国正努力扩大全球影响力。
随着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中心的世界秩序逐渐衰落,国际规范和国际体系朝着更有利于中国的方向转变。中国不仅在贸易、商业、金融等经济领域的影响力大大提升,在外交、安全、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影响力都有所增强。
文章指出,中国正采取措施提升经济影响力。在贸易和商业领域,中国持续实施扩大贸易和投资开放政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高统筹开放发展和经济安全的能力,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扩大自贸协定等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参与全球贸易秩序重组等。中国还通过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等,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与此同时,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新能源汽车、量子信息、脑科学和氢技术等领域,中国的产业政策和技术创新政策也在加强。
文章称,中国还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标准合作。通过这些政策,中国从中间产品进口大国转变为出口大国,扩大了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为中心的贸易和投资,巩固了供应链产业链优势。
为加强在金融和货币领域的全球影响力,中国牵头成立了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国际多边开发银行,强化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的作用。中国还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强化与完善数字金融治理体系,建立了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市场。
文章介绍,人民币于2016年10月1日被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国还推出了专门为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开发的资金清算结算系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旨在为人民币国际化铺设“高速公路”。考虑到中国货物贸易额和贸易伙伴的增加,以及人民币海外使用量的大幅增长,预计未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将会进一步增加。
除此之外,中国在外交和安全领域的影响力也在提升。在国际发展合作方面,中国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发展合作紧密结合,推动南北合作、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以中国特色发展合作形式,扩大全球公共产品供给。预计中国将继续利用自己独特的发展合作方式,提出与减贫、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和数字经济相关的新规则,加强与“全球南方”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同时努力将中国的援助与国际标准相结合。
在自然资源安全领域,中国通过加强稀土矿产等战略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加强出口管制,使资源进口线路多样化,确保运输路线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成功抢占并巩固了在关键战略资源供应链中的优势。
借鉴中国在提升国际影响力领域的做法,韩国应进一步实施差别化的经济、贸易和外交政策,与各国、各地区开展务实合作;制定针对“全球南方”的新战略,并与之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同时,韩国有必要制定一项稳定的、具有战略性的援助计划,促进韩国企业的国际标准化活动。还应加强与全球供应链大国中国的合作,维护自身供应链稳定。(编译:江明明、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