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THAT’S WHAT (ECONOMIC) FRIENDS ARE FOR:GUIDING PRINCIPLES TO BOOST SUPPLY CHAIN SECURITY
中文摘要: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贸易、投资和经济安全主任Jane Mellsop在《这就是(经济)之友的作用:促进供应链安全的指导原则》一文中表示,美国最近向印太地区值得信赖的国家寻求供应链“友岸外包”,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让供应链更能抵御全球冲击。然而,“友岸外包”政策的实施遇到许多挑战,包括潜在的关税增加可能影响其可行性。此外,谁是美国的“朋友”并不总是很清楚,“友谊”的持久性也存在不确定性。另外,美国支持国内生产的政策增加(如2022年的《通胀削减法案》)似乎与“友岸外包”的目标有些不一致。而且,“友岸外包”政策加剧全球经济分裂趋势,将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文章称,通过采访印太地区的专家发现,虽然美国在该地区的参与受到欢迎,但“友岸外包”政策也招致一些不满。受访者称,到目前为止,这些倡议没有给他们的国家带来真正的经济利益,并强调他们对美国补贴国内生产的政策的失望。受访者还指出难以把中国排除在供应链之外,一些人强调了平衡与中国和美国关系的重要性。
受访者强调,他们的供应链在很大程度上仍与中国交织在一起。考虑到该地区国家在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平衡与美国和中国关系中相互竞争的利益非常重要。一位专家认为,切断与中国的供应链并不容易,甚至是几乎不可能。另一位专家解释说,经济考量总是首先发挥作用,“如果在中国生产最有意义,公司将继续在那里生产。”但也有少数受访者指出,一些公司正从中国迁往亚洲其他地区,以寻求更稳定的生产基地。(编译:潘立华、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