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库:东南亚需依靠多元化的海底光缆供应商

©原创   2025-03-31 16:07   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

原文标题:The Struggle for Subsea Cable Supremacy in Southeast Asia: ASEAN Relying on Diverse Suppliers

中文摘要: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新加坡)访问学者John Lee在《东南亚海底光缆之争:东南亚国家需依靠多元化的供应商》一文中表示,海底光缆已成为中美竞争的重要领域之一。受此影响,东南亚国家越来越需要在是由中国还是由美国提供海底光缆的问题上做出抉择。作者在文中探讨了中国在海底光缆领域的崛起及其如何挑战美国在该领域的主导地位,评估了东南亚海底光缆网络的现状,研究了东南亚国家对中美海底光缆供应商的选择情况。

海底光缆被誉为现代文明的“动脉”和“骨干”。全球海底光缆长度约达140万公里,承载了全球95%以上的数据流量,这些光缆推动了贸易、娱乐、社交等各种人类活动,对人类的现代生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近几十年来,海底光缆领域一直由美国及其盟友主导。然而,中国现在已成为了一个有力竞争者。中国倡导的“数字丝绸之路”旨在通过构建光缆网络打造“信息丝绸之路”,且是中国技术和通信基础设施全球扩张的“基石”。中国在多国投资了数字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中就包括海底光缆。

文章指出,中国在海底光缆领域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企业的竞价能力。更重要的是,中国在实现海底光缆技术自给自足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企业越来越具备制造海底光缆所有组件的能力。

虽然现有的大部分文献都围绕着中美在海底光缆领域的竞争展开,但人们必须认识到,该领域并非完全由中美主导。除了中美两国,东南亚国家还与多个国家合作建设海底光缆网络,如日本、法国和德国。然而,美国及其盟友正在越来越多地联合在一起,合作应对中国在海底光缆领域日益增长的影响力。鉴于此,海底光缆领域将变得更加分化。文章认为,东南亚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在海底光缆领域中保持平衡,并继续加强多元化,以确保自身在海底光缆领域的韧性及数字自主性。(编译:秦川、江明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