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亚欧总分社记者 包诺敏
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数次提及“二级关税”,因在俄乌停火、美伊谈判等事项上“不遂愿”,特朗普近日“吐槽”俄罗斯和伊朗,并威胁将对所有自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征收“二级关税”,对伊朗实施“二级制裁”,甚至对伊朗发出“轰炸”威胁。
“二级关税”这一概念,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专业术语,它实质上是特朗普政府自创的一种经济威慑工具,融合了关税与“二级制裁”的特点。按照美国媒体的解读,征收“二级关税”,不仅是惩罚目标国,连目标国的贸易伙伴也会受到牵连,这无疑是一种“连坐式”的经济打压手段。
背后动机:政治私利与战略企图交织
3月25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称,要对从委内瑞拉购买石油或天然气的国家征收25%的“二级关税”,相关规则定于4月2日生效。这一连串举动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特朗普缘何频繁祭出“二级关税”这一“怪招”?国际观察家普遍认为,这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和战略考量。从政治层面来看,特朗普政府面临着执政周期的压力,需要在短期内制造出“外交成果”,以服务于政治宣传。就像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政治学教授亚历山大・科罗布科夫所指出的,特朗普延续其一贯的强硬谈判风格,通过制造危机来迫使对手让步,其真正目的或许并非解决实际问题,而是在关键政治节点前,塑造出“有所作为”的形象。
从战略角度而言,美国试图通过经济杠杆,迫使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做出让步。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弗拉基米尔・奥连琴科指出,白宫在乌克兰问题上承诺与现实存在巨大落差,特朗普团队推进和平谈判的能力欠佳,这或许是促使其采取“二级关税”威胁的重要原因。对于委内瑞拉,美国多年来一直试图打压其石油出口贸易,切断其主要收入来源,进而迫使委政府妥协。对于伊朗,特朗普不仅声称要对其相关产品加征“二级关税”,更是威胁要“轰炸”伊朗,除非伊朗尽快达成新的核协议。
威力存疑:多方掣肘下难成“杀招”
尽管“二级关税”的威胁来势汹汹,但在俄罗斯政经学界看来,这一举措威力存疑。俄罗斯众多专家指出,华盛顿当局实际上缺乏落实此类限制性举措的政治经济能力。
从多边影响来看,制裁措施将产生广泛的连锁反应。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弗拉基米尔·奥连琴科认为,以能源领域为例,若对俄石油实施25%的进口关税政策,印度作为俄方重要的原油进口国,其企业在美经营活动可能因不遵守制裁条款而遭遇法律障碍。这种单边施压不仅会让美国企业因印度合作伙伴业务受阻而蒙受损失,还将导致双边贸易投资规模全面承压,最终损害全球所有经济体的共同利益。
在实际操作层面,“二级关税”面临诸多难题。俄罗斯国立财政金融大学国家能源安全基金专家伊戈尔・尤什科夫认为,特朗普提出的25%石油关税方案在现行国际贸易框架下缺乏实施基础。俄罗斯已停止对美油气产品供应,若美方试图对第三方贸易实施关税拦截,将面临WTO规则与主权国家贸易自主权的双重挑战。此外,特定油轮船队已具备成熟的制裁规避能力,俄罗斯企业在应对西方限制措施时也展现出突破能力。
伤人伤己:能源市场被拖入漩涡
特朗普的“二级关税”威胁若付诸实施,全球能源市场和贸易格局都将受到不可避免的冲击。国际石油报价在其声明后出现小幅上涨,虽然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波动不大,但市场潜在的不确定性增加。
俄罗斯投资控股公司Finam分析师尼古拉·杜德琴科认为,对俄罗斯而言,中印作为其主要石油进口国,反应存在差异。中国采购结构有长期合同保障,预计受新制裁冲击有限;而印度可能借政策不确定性要求更大价格优惠,这将加剧俄油出口商的运营复杂性,给俄罗斯联邦预算收入带来新挑战。
对全球市场来说,“二级关税”可能扰乱全球油价。若印度和土耳其等国减少购买俄油,全球石油供应缺口可能推高油价;而中国若维持进口,则需承担更高关税成本或寻找替代来源。此外,若俄油出口受限,OPEC+其他成员或增产填补市场,也会间接推动油价上涨。这对于中国这样的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而言,意味着能源成本可能上升。
对美国自身而言,“二级关税”也并非无本万利。美国的燃料成本是一个敏感的政治指标,如果燃料价格因制裁上涨,选民可能会认为政府管理不善,进而影响现任政府的支持率。而且,制裁措施会增加对进口物品依赖度较高的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成本,损伤美国经济。
各方反应:俄伊强硬回应,中国积极应对
面对特朗普的威胁,俄罗斯和伊朗态度强硬。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指出,有关“特朗普对普京非常生气”的媒体报道属转引解读,而非“直接引述”。俄美正在就解决乌克兰问题的设想进行磋商,普京对与特朗普接触持开放态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斯坦尼斯拉夫・特卡琴科认为,特朗普的外交风格是施压,但乌克兰和平协议的讨论进程取决于前线局势。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表示将“强力回应”受到的威胁,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则指责特朗普公开威胁“轰炸”伊朗,违反了《联合国宪章》。
中国作为重要的能源进口大国和贸易大国,也面临着“二级关税”带来的挑战。若美国对购买俄伊石油的国家加征关税,中国对美出口商品可能面临额外成本压力。路透社分析指出,中国不可能屈服于美国压力,中国可能加速“去美元化”进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或通过扩大与非美国家的贸易对冲风险。同时,中国可在WTO框架内联合其他国家发起贸易争端诉讼,推动建立“能源安全共同体”,倡导构建新型全球能源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