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4月27日报道,长期规划、巨额研发投入、政府对关键领域企业创新的扶持……中国正加足马力,以在与美国争夺技术领先地位的激烈竞争中取得先机。
报道称,从人工智能到太空探索,再到可再生能源、机器人技术和电动汽车,中国正在部署雄心勃勃的战略。相关战略已初见成效,因为即使面临关税紧张局势和华盛顿的制裁,中国近年来仍实现了巨大飞跃,在一些领域领先于对手,并在其他领域以令人目眩的速度缩小了差距。
要精准评估两大强国在这场激烈对抗中的态势似乎是一项异常艰难的任务,但专家们指出,北京在关键领域的崛起是国家长期投入的结果,其目标十分明确——增强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主导角色的能力。中国所取得进展的背后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这使其如今能毫不怯懦地与华盛顿对视。
报道称,西班牙前任驻华大使拉斐尔·德斯卡利亚尔认为,北京的优势在于具有坚定的未来愿景以及高层对技术的投入,技术被视为摆脱对美依赖的重要手段。
他在最近出版的《中国的崛起》一书中指出:“中国将技术作为重中之重,为此投入了大量资源,并以科学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来激励研究工作。得益于这种长期规划,中国在过去20年间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这位前外交官承认,美国的做法可能会在高端芯片等领域对中国造成影响,但他认为“它们最终会带来的结果是中国加倍实施内部激励,以实现技术自给自足”。如果中国继续专注于建设一流高校和研究中心并为科学家提供支持,那么“近年来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进步将会持续下去”。而在美国,“由于特朗普与学术界的糟糕关系,情况恰恰相反”。
因此,拉斐尔·德斯卡利亚尔认为,中国既可以受益于自身的努力,又可以得益于特朗普的政策将对美国科研造成的负面影响。
报道称,马德里理工大学的专家克劳迪奥·冈萨雷斯指出,从历史上看,如果在对方国家认为对其安全或未来至关重要且拥有充足资源的领域施加限制,通常会产生加速创新的效果。深度求索的案例堪称教科书:“我们都认为人工智能的瓶颈在于算力,但深度求索的工程师提醒了我们,才华加上一定的算力和数据,可以找到新的道路。”
他表示,虽然中国并非在所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它的进步令人瞩目。他预测说:“我们还会看到更多的技术创新,例如在人工智能硬件方面。”
这位专家认为,在未来5年到10年间,中国将继续成为创新的一极,并在全球舞台上占据关键地位。
报道称,在一些细分领域,这个亚洲最大市场已经完成超越,在其他领域则有足够潜力在未来几年实现领跑。有一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2023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收到的专利申请数量创历史新高,中国的申请量最高,达到164万件,占总数的46%以上,大约是美国的三倍。
报道表示,全世界都在密切关注中美之间的这场较量,因为我们知道,这场较量的胜者将定义地球的技术未来。(来源: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