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雅加达分社记者 曹凯、李富玉
日前,印尼环境与林业部公开通报青山工业园区(IMIP)存在严重环境违规行为,表示将对整个园区进行环境审计,针对危险废物尾矿的发现启动刑事和民事诉讼程序。此事引发彭博、路透社等国际媒体和安塔拉通讯社、罗盘报等当地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对中企在印尼形象造成较大负面影响。我在印尼矿产投资巨大,青山工业园区累计投资超259亿美元,占地2000公顷,雇佣员工超10万人,我在印尼中资矿企应适应当地监管形势变化,确保合规经营,避免授人以柄,损害我在印尼关键矿产上的核心利益。
多家中资矿企卷入环保危机 恐有美国因素
印尼环境和林业部长哈尼夫·法伊索尔·努罗菲克6月17日发表声明称,在苏拉威西岛庞大的IMIP园区内发现了“严重”的环境违规行为。哈尼夫在声明中指出该园区存在四大严重违规行为:超范围开发。在1800公顷未获环评批准的土地上建厂运营;非法尾矿堆积。约10公顷区域内存放超1200万吨无证镍渣;空气污染超标。24家入驻企业未安装空气污染监测设备(CEMS),导致总悬浮颗粒物和PM10指数超标;污水处理缺失。未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不当污染环境。
哈尼夫在声明中强调:“IMIP必须停止未经环境许可的所有活动。”环境和林业部将依据《环境法》逐项核查,对违规企业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和罚款;对IMIP全园区启动强制环境审计;就危险废物非法堆放问题启动刑事和民事诉讼。
IMIP园区目前已有28家企业投产,14家在建,多为中资背景,大多从事不锈钢和电动汽车电池用镍矿石加工,而印尼拥有全球最大的镍储量。该园区去年生产了印尼约五分之一的镍铁。
过去十年,随着印尼政府致力于打造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制造中心,该国镍产业迅猛发展。尽管印尼已贡献全球过半镍产量,但以中资企业为主的该行业,其社会与环境影响正引发越来越多的审查。
5月19日,位于西爪哇省勿加泗的两家中资钢铁和冶炼厂因有毒有害废物处理不合规被印尼环境和林业部查封。6月10日,印尼总统普拉博沃批准撤销西南巴布亚省拉贾安帕特地区运营的4家镍矿企业开采许可,其中包括两家中资背景企业。对唯一未撤的Gag Nikel企业实施严格监管与生态修复,彰显政府对“高风险区域”镍矿活动的零容忍态度。此前当地爆发了持续的环境破坏抗议活动。绿色和平组织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采矿造成当地500多公顷森林和原生植被破坏,并危及当地珊瑚礁和海洋生态系统。
中国社科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许利平认为,印尼政府开展的大规模环保监管背后也不排除有美国因素,不排除印尼利用对中企环保处罚向美国示好,普拉博沃新政府上台后也在有意吸引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和欧洲投资者进入关键矿产领域,降低中国在镍矿等关键矿产行业的投资规模和比例,以减少在矿产加工领域对中国的依赖,维护其国家战略资源安全。
印尼矿业环保监管政策出现重大变化
尽管IMIP由中资与印尼本地企业合资运营,但印尼政府多次强调,此次执法行动并非针对中资企业,而是更广泛地反映出全国范围内环保监管力度的整体加强。哈尼夫在现场检查中指出:“国家不能放松监管,不分企业所有者,只要违规就将采取制裁。”这一表态凸显出印尼政府在环保执法上的“无差别原则”,即所有企业无论背景,将一律接受同样标准的审查和约束。
事实上,此次IMIP事件只是印尼近年来全面加大对全国范围内重工业尤其是矿业领域环保监管趋势的缩影。从2024年起,印尼政府便系统性推进一系列政策与执法改革,目标是提升环境治理能力与产业绿色转型协同发展。去年4月,环境和林业部要求所有企业在线提交环境影响评估文件(Amdalnet),实现更透明与高效的监管机制;对高污染企业强制安装CEMS排放监测系统,数据直接接入国家平台,用作评估与处罚依据。去年9月颁布的《环境保护与管理部长令第14号》为环保执法赋予强有力法律工具,对重大环境违法行为设定高达30亿印尼盾(约合131万元)的行政罚款,并允许暂停、撤销企业许可证。截至2025年6月,大雅加达地区已有116家企业因空气污染问题面临执法整顿。
镍产业作为印尼重点发展与高度依赖的战略资源,其绿色治理成为监管重点。印尼拥有全球最大镍储量,近年来产业快速扩张也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对此,印尼政府不仅在法规层面建立长效制度,还在操作层面强化执行。2025年1月,能源与矿产资源部宣布全国镍矿年采矿配额为2亿吨,并明确任何未达环保标准或采后恢复不合格的企业将削减配额。去年11月,印尼国家发展规划部与世界资源研究所联合制定“镍产业脱碳路线图”,目标至2060年实现零排放,同时推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支持绿色工业园区建设,强化镍产业链下游的环保标准。
除了国家层面的整顿与制度重构,地方政府也开始主动改革。东南苏拉威西省能源与矿产资源署署长Andi Aziz在6月2日的印尼环境和社会治理(ESG)论坛上指出,该省镍矿开采已侵蚀近50%的森林,呼吁将ESG标准纳入矿区管理与配额审批体系,并整合中央与地方监管职责。
中资应主动适应监管形势变化 防止授人以柄
IMIP否认了印尼环境与林业部关于该镍业园区存在环境违规行为的调查结果。园区负责人发给记者的声明中指出,公司始终遵守包括环境影响评估在内的所有法规。IMIP已于2023年通过Amdalnet系统向环境部提交了1800公顷扩建区域的环评补充文件,而园区原有2000公顷区域的环评早在2020年获批,目前仍在等待环境部的最终签字许可。IMIP已安装58套连续排放监测系统实时监控空气质量,剩余设备正在加装中,数据同步至印尼环境与林业部污染控制总局。园区还试点建设太阳能和微型水力发电设施以减少碳排放。针对废水处理问题,因地形限制无法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经与环境部协商后获准采用集群式分散处理方案。目前各冶炼厂均配备独立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废水汇入IMIP管理的总排放渠。
许利平指出,中资矿企出于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的考虑,加上利用监管上的一些漏洞,一定程度上存在环保方面不合规的情况。青山工业园扩建区域的环评手续尚在报批之中就上马项目有先斩后奏的嫌疑。
许立平认为,由于中国在印尼关键矿产领域目前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此次环保风暴不会对中企未来经营产生根本性影响,但应警惕印尼政府利用环保来逐渐削弱中企在镍矿加工领域一家独大的局面。
关键矿产责任协议秘书长周璇认为,中资矿企未来要坚持走合规和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在环境污染控制、劳工权益保护、社会责任治理上与国际接轨,避免授人以柄,损害企业自身和中国的长远利益。
德恒律师事务所印尼分所主任贾辉说,印尼近年来环保法律法规更加健全,政府保护环境加强监管也无可厚非,但目前印尼政府财政紧张,同时也有通过环境执法、施加行政处罚增加财政收入的考虑。中资企业一方面要做好环评、排放、许可等方面的合规运行,另一方面要做好企业环境和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披露,展示自己负责任的社会形象,此外,可以考虑通过NGO或者基层组织为社区居民创造面对面的沟通渠道,重大决策前要有公众参与,以便能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