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国际事务研究所发表纳尔逊·曼德拉大学经济系博士后研究员兼讲师玛丽达·纳奇(Marida Nach)题为《金砖国家的制度创新与对经济主权的追求》的文章称,金砖国家的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挑战西方的主导地位,通过提供较少附加条件的资金促进发展,并逐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然而,内部分歧和对现有系统的依赖意味着它们可能看起来更像是在新管理层领导下并行运作的机构,以及是一种渐进式的替代方案。
作者指出,金砖国家的具体成果之一是设立新开发银行,旨在为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与经常将贷款与改革挂钩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不同,新开发银行基于多极化和平等投票权原则成立,是绕过传统贷款实践的一种尝试。另一个基石是应急储备安排,这是一个由1000亿美元资源池支持的金融安全网,旨在为成员国提供资金支持并增强金融安全。
此外,金砖国家还探索更雄心勃勃的途径,例如创建金砖国家共同货币或替代性支付系统,这反映出对以美元为中心进行贸易的不满。理论上,这可以减轻与美元波动和制裁机制相关的脆弱性。然而,现实而言,当前的努力更多地集中在加强金砖国家内部贸易的本币结算上,这是务实且具有象征意义的重要一步。虽然金砖国家共同货币的形成仍然是一个遥远而复杂的目标,但像金砖国家支付系统这样的举措旨在创建一个平行的金融基础设施。这一战略可以被理解为不是立即取代美元,而是作为一种长期的对冲策略,以降低对美国货币政策和制裁的“敞口”。这是朝着增强经济韧性和自主性迈出的谨慎但又深思熟虑的一步。
作者分析,金砖国家的经济异质性、货币政策差异,以及缺乏中央财政权威,对创建共同货币的可行性构成重大挑战。扩员努力让成员更加多元化,表明金砖国家正向更灵活、更包容的多边组织转变。虽然金砖国家的各项倡议展现承诺,但由于执行分散,人们质疑它们是否代表真正的制度设计,还是仅仅为了地缘政治象征意义而进行的制度模仿。金砖国家内部的分歧也带来治理挑战:金砖国家能否发展成新的制度架构?在没有一个综合战略的情况下扩员是否会稀释其效力?根本问题依然是:这些倡议是真正体现了替代性发展理念,还是仅仅在不同管理层下复制现有的多边框架?
作者强调,人们不能忽视新开发银行的象征性和实际效用。该银行的存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大的杠杆和替代性融资基础,有可能减少它们对西方主导机构经常强加的条件的依赖。新开发银行探索以本币放贷,这是对“金融武器化”的直接回应。这与金砖国家“去美元化”议程相一致。
作者总结道,金砖国家的结构性创新(比如新开发银行)更多是渐进式的而非变革性的。同时,其改革潜力因内部分歧和战略利益不同而受到抑制。不过,最主要的意义在于它作为一个制度化的“制度平衡”平台所发挥的作用。其优势不在于强制推行即时的共同政策,而在于逐步替代支撑所谓的“自由国际秩序”的共识。(编译:潘立华、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