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Beyond US Retreat: China, Australia and the New Balance of Climate Power
中文摘要:澳中研究院高级研究员Rashad Seedeen在《美国撤退之后:中国、澳大利亚与气候力量的新平衡》一文中表示,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这是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里程碑。《巴黎协定》是缓解气候变化这一生存挑战最具包容性和可行性的国际框架。然而,该协定的成功取决于签署国的行动和意愿,这些国家需要对其产业和能源消耗做出重大改变。
特朗普政府回归后,美国再次退出《巴黎协定》。中国则在填补美国退出留下的“真空”,并将自身定位为全球气候治理的核心参与者,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扮演着新的领导角色。早在特朗普决定再次退出《巴黎协定》之前,中国就已发挥主导作用,为全球南方国家发声。中国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最突出的是优先考虑气候适应、确保义务不会损害经济增长,以及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
中国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及技术,且还进行了大量外交努力来增加对全球南方国家气候适应的资金支持。中国的公开立场凸显了其战略目标,即持续深化与全球南方国家的联系。
中国还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支持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根据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7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项目中的绿色能源相关投资从去年同期的44亿美元增加到2025年上半年的57亿美元。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性和务实态度影响了全球南方国家,这些国家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优先投资清洁技术。这些举措推动了气候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动汽车领域。
《巴黎协定》为将承诺转化为可持续的未来提供了根本框架。中国展现出与美国截然不同的全新领导力,为该协定的前景增添了助力。然而,《巴黎协定》的真正可行性最终将取决于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共同行动和承诺。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这一转型带来的机遇与责任,通往绿色未来的道路将日益清晰。(编译:秦川、江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