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Pakistan: Industrial Growth And Special Economic Zones – OpEd
中文摘要:欧亚评论网(美国)发表巴基斯坦马尔丹阿卜杜勒・瓦利・汗大学教授Munir Khan一文《巴基斯坦:工业增长与经济特区》。作者在文中表示,中巴经济走廊第二阶段不仅限于道路和发电厂建设,其重点在于为可持续的出口导向型增长奠定基础。经济特区的规划充分考虑了制造业、纺织业、能源和科技领域各自的优势。这一模式借鉴了中国的经验,在中国,经济特区通过税收优惠、先进的基础设施和对投资者友好的法律,成为经济腾飞的引擎。对巴基斯坦而言,建设经济特区可能是改变经济前景、惠及子孙后代的转折点。
青年就业是巴基斯坦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经济特区能够通过建立工业集群来吸纳越来越多的工人,这些集群既容纳大型外国公司,也容纳国内企业,从而为熟练工人和半熟练工人提供就业机会。
中巴经济走廊第二阶段强调包容性发展。与第一阶段多数项目集中在特定地区不同,第二阶段的经济特区遍布巴基斯坦各省。随着地区间差距的缩小,不同省份之间的经济合作也将更加平等和政治上可持续。值得注意的是,享受经济特区带来的好处的并非只有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也将受益。当大型龙头企业入驻某一地区时,它们会形成一个供应链体系,依赖当地中型企业提供零部件、包装、运输甚至服务。这种连锁反应将确保经济特区的经济效益辐射到园区之外,为当地企业家提供潜在机会,并巩固国内的商业生态系统。
文章指出,成功不会轻而易举地降临。经济特区应当管理得当、治理有方、能源供应可靠、规章制度简便。如果运作得当,中巴经济走廊第二阶段有望为巴基斯坦开启一个全新的经济时代,这个时代将不再依赖援助,而是依靠生产、出口和创新。(编译:江明明、秦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