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Is the Malaysia-China “Two Countries, Twin Parks” Project Meeting Expectations?
中文摘要:南洋理工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新加坡)发表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主任饶兆斌(Ngeow Chow-Bing)题为《中马“两国双园”是否复合预期?》的文章称,“两国双园”是中国与马来西亚开创的一种合作模式。这一模式通过让中马两国政府机构、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共同建设、开发与管理产业园,让这些产业园在促进双边投资和贸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文章介绍,两个产业园分别是位于中国广西的中马钦州产业园和位于马来西亚彭亨州的马中关丹产业园。两个产业园有着相似的特点,即毗邻港口(钦州港和关丹港),且都位于各自国家的欠发达地区。钦州产业园和关丹产业园都旨在成为双方企业进入对方市场的渠道。这两个园区也有望成为能够加速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工业和技术中心。另外,中马“两国双园”联合合作理事会定期会举行会议,评估和探讨园区的发展。
中马两国领导人经常强调园区的重要性。中国领导人提出,“要对接各自发展战略,将钦州、关丹产业园区打造成中马合作旗舰项目和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亦称赞这两个园区“为马来西亚东海岸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推动力”。
那么,这两个园区是否达到了创建预期呢?自“两国双园”合作模式开创以来,中马双边投资和贸易发展蓬勃。根据中方数据,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总额从2013年的1060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2120亿美元。园区亦推动了中马两地基础设施建设。例如,随着关丹产业园的发展,关丹港就进行了重大升级。然而,在地理位置、市场联系、工业发展和创业精神等方面,产业园还有所欠缺。与此同时,产业园现有和未来的投资项目是否能真正提升马来西亚的工业能力,以符合马来西亚现任政府更注重技术升级和创新的经济转型议程,亦存在疑问。
总之,“两国双园”合作模式的开创代表着中马关系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但这两个园区发展目标应与时俱进,不能仅仅是“双边友谊与合作的象征”及“外国直接投资的积极成果”。中马两国重新思考园区发展及随之而来的政策调整可能会使它们在推动共同经济繁荣和技术进步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编译:秦川、江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