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A History of U.S.-China Cooperation on Development Aid
中文摘要: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项目协调员康拉德·李(Konrad Lee)在《中美在发展援助方面的合作史》一文中表示,尽管中美两国有关发展合作的政策和实践存在巨大差异,但回顾两国的发展合作史,仍能揭示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国际发展援助和资金提供国,其协调合作能带来哪些实质利益。
作者回顾道,2008年4月,在当时的八国集团发展部长级会议期间,美国国际开发署署长亨丽埃塔·福尔(Henrietta Fore)曾向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提议启动中美发展援助双边对话。次年,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设立,成为加强两国合作应对共同挑战的重要平台。2015年9月25日,中美签署了发展合作谅解备忘录。
作者指出,中美在发展援助领域40多年的合作实践,已证明民间交流活动在共同关切领域及跨国问题上能产生积极影响与成效。然而,中美之间日益加剧的紧张局势,加之美国国际开发署在华机构被撤销,限制了两国发展合作伙伴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提到,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提出了“结构化去冲突”的方法。该报告建议,中美可相互合作,并与第三方对话者协作,避免目标“背道而驰”,提升受援地本地优先事项,减少工作重复和低效,并设计互惠互利机制,为受援地区和国家带来实质性利益。但作者强调,要实现这一目标,双方必须更深入地理解彼此的发展合作理念与实践。(编译:潘立华、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