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China’s Governance of Rare Earths and its Global Implications
中文摘要:南洋理工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新加坡)中国项目副教授甘丽宜(Stefanie Kam)在《中国稀土治理及其全球影响》一文中表示,自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工业化稀土生产以来,稀土一直是中国政府的战略资源。近年来,中国出台了多个与稀土相关的政策法规。自2024年10月起,工信部及其他相关部门颁布的《稀土管理条例》开始实施;2025年4月,商务部颁布了稀土出口限制措施;8月,工信部、发改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了《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
陆续出台的法规将国家对稀土的“ 总量调控管理 ” 范围从开采领域扩展至加工领域,即稀土的冶炼和分离。这些法规将关键矿产进口和其他外部进口纳入同一配额类别。这些法规旨在确保国内企业达到稀土开采和加工的年度目标。为了加强对稀土的控制,中国依赖于行政机构、国有企业及行业协会。新出台的法规增强了可追溯性,为国家更精准的微观干预创造了条件。国家介入稀土行业,巩固了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全球主导地位。除了加强行政措施外,中国于2022年初整合了稀土行业,将三家国有企业合并为中国稀土集团,旨在集中市场力量,提高效率,并推进战略、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中国围绕数据、配额和集中执法重建了稀土治理体系。新的法规赋予中国监管机构全程可追溯的供应链和精细管控能力。这使得中国更容易根据国内目标来调节出口。由于中国在全球稀土加工和精炼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即使不考虑地缘政治因素,轻微的行政收缩也可能产生全球影响。这亦可能导致中国出于地缘政治以外的原因维持或收紧稀土出口限制。
无论中美贸易争端如何发展,这都会增加全球稀土短缺的风险。除非各国找到减少对中国主导的资源依赖并实现供应多元化的方法。否则,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国内治理手段将影响全球。(编译:秦川、江明明)
